关于征集重点实验室2011年度开放基金项目指南的通知
来源:本站 时间:2011-09-28 点击数:
各有关单位: 表面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真空低温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是托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建设运行的重点实验室。自实验室建设运行以来,重点实验室与国内多个单位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扩大重点实验室开放交流,从2010年开始,重点实验室设立了开放基金,用于支持在表面工程与真空低温技术领域有技术优势的单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已资助了9个项目。 2011年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申请工作即日起已正式开始,特向全国公开征集2011年度开放基金项目指南(指南的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欢迎具有相应研究基础和能力的科研人员通过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开放基金项目指南征集截止日期:2011年10月20日。 详情登陆www.lipcast.cn查询。 附件1 2011年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指南征集的要求 实验室简介及选题范围 表面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表面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表面工程技术领域研究工作,自实验室运行以来,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发挥了实验室在国内表面工程技术领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已成为本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选题范围:2011年,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激光刻蚀/镀膜技术 是通过CNC控制的具有五轴联动功能的激光刻蚀头可对三维曲面上金属薄膜,按照设计的图形进行精确定位及刻蚀成型。所以激光刻蚀/镀膜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控制,可以在任意复杂曲面上精确定位、自动形成各种形状的图形、并且加工精度高,天线重量几乎没有增加,是世界上先进的三维复杂曲面上金属薄膜图形成型的制备技术。 通过对如激光品质、金属薄膜状态及基底材料状态等因素对复合材料表面金属薄膜图形激光刻蚀效果的影响的机理研究,掌握激光品质、金属薄膜状态和基底材料状态等对激光刻蚀效果的影响机理,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金属薄膜图形的激光刻蚀效果。 功能薄膜材料制备 重点围绕薄膜材料、薄膜制备先进技术的机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随着空间光学薄膜技术的发展,窄带、超窄带滤光片的应用逐渐由可见向中波及长波红外发展。目前,中长波红外的窄带、超窄带滤光片研制非常困难,主要表现在透射率与陡度的协调、带宽的精确控制以及空间环境下的光谱稳定性等方面。影响窄带、超窄带滤光片光谱性能的因素比较多,其中膜系材料的光谱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中长波红外范围,可选择材料非常少,因此如何准确了解现有材料的光学性能对于提高该谱段窄带、超窄带滤光片的光谱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型磁控溅射技术,在进行反应磁控溅射的同时通过在离子源中通入反应气体,用离化的反应气体轰击基底,增强沉积薄膜的反应活性及能量,可实现氧化物及氮化物等介质和化合物薄膜在低温下快速制备,在柔性功能薄膜的制备上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真空低温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 真空低温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真空技术、制冷与低温技术以及空间环境等研究工作。 选题范围:2011年,重点实验室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低温贮箱压力控制变化过程数值模拟仿真研究 压力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对低温贮箱内部压力的稳定控制。由于外界环境和热流输入的影响,低温贮箱内部压力受到热流、质量流、动量、加速度及振动等多个参数的影响,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对其内部压力进行有效控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内部压力变化过程及相关参数变化状态进行仿真模拟研究是开展低温贮箱热力学优化设计并完善压力控制系统的重要手段。主要开展低温贮箱压力控制系统模型建立、条件状态方程及边界条件确定等,仿真模拟结果可实现对低温贮箱热力学结构的优化设计。 2.低温贮箱新型PODS高效支撑绝热技术研究 支撑绝热是低温贮箱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漏热源之一。由于支撑系统要承受设备贮存和运输时的液体重量和各种冲击力的作用,必须具备质量轻、强度高、漏热低等特点。为了减少通过容器支撑件等机械构件的导热,通常采用加长支撑件长度、选用热导率低的材料、减小构件的横截面积、采用高接触热阻的结构型式等方法,以此有效减少机械构件的漏热。课题主要开展被动在轨非连接结构(PODS)的新型绝热支撑结构设计及其绝热性能试验,在材料选择和结构优化等方面开展分析和研究,最终使绝热支撑结构的漏热达到最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低温贮箱的热负荷。 3.超低温(4K以下)热耦合技术研究 超流氦制冷器与探测器热耦合技术研究是空间超流氦制冷系统应用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空间超流氦制冷研究的一项难点问题。由于冷量传导必然会带来冷-热两端的传递温差。在超低温条件下,该温差的大小对制冷器的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超低温热耦合技术研究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这种温差,使制冷量能有效传递。因此,解决空间超流氦制冷热耦合技术难点,可以提高超流氦低温冷却的热效率,提高超流氦杜瓦的绝热性能以及降低引线等的漏热,对延长空间超流氦制冷系统使用寿命,提高超流氦制冷系统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4.高效整体式回热器研究 回热器是发电机和制冷机的关键器件,传统的回热器均采用一定目数的不锈钢丝网板叠的形式,加工装配难度大,一致性较差,回热器中的热、流体流动状况复杂,需要有新的结构设计和准确分析方法来提高性能。本研究方向将开展新型的回热器结构和材料的研究,流动特性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以降低回热器的成本,提高效率和可靠性为目标,为进一步提高制冷机的可靠性和性能水平,以及发电机功率密度提供基础技术支持。 5.高效直线电机技术 直线电机作为发电机和制冷机及压缩机的重要换能部件,其功率密度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发电机的整机性能。本研究方向具有广泛潜在应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电机技术,也是制冷和换能技术的关键基础技术。主要开展直线电机性能与热机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电磁场优化设计研究等工作,通过本项目研究,解决直线交流发电的关键技术,为发电和制冷技术的研究提供支持。 6.抗内带电效应防护涂层研究 内带电效应是影响飞行器在轨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目前飞行器电路板大都采用FR4材料,此种材料的电阻较高,辐射诱导电阻率也较高,极易发生内带电产生的放电,从而造成卫星电子系统的损伤。美国波音公司等单位研制了电荷泄放涂层可有效解决此问题,并已成功使用。针对飞行器采用的FR4板,研制一种聚合物类防护涂层,这种涂层有利于及时泄放因高能电子注入而积累的电荷,可达到电路板内带电的防护。 7. 空间辐射效应与粒子探测器仿真分析平台研究 蒙特卡洛(MC)分析方法采用统计方法直接跟踪粒子与介质相互作用,具有物理模型清晰和模拟结果真实的优点,是空间辐射效应与粒子探测器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其中,采用此方法的工具包GEANT4是由100多名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合作开发,经常用于:1. 元器件单粒子效应中的LET谱计算;2.材料辐照剂量计算;3.模拟宇航员辐射危害;4.卫星内带电效应分析;5.屏蔽优化应用;6.空间粒子测器设计等领域。由于GEANT4软件只能在LUNIX操作系统下使用,而卫星空间环境效应和粒子探测器的研制通常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因此需要建立windows操作系统仿真分析平台。 8. 极高真空测量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极高真空测量(低于10-9Pa范围内的压力测量)技术研究是真空科学领域具有挑战性和重要性的一项前沿课题。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深空探测活动的开展,需要对行星际空间(推测最低压力约10-13Pa)、恒星际空间(推测最低压力约10-18Pa)和月球表面(月面压力最低可达10-10Pa)的极高真空环境进行直接探测,极高真空测量技术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新热点。 目前,国际上在解决压力低于10-10Pa量级的极高真空测量方面进展相当缓慢,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热阴极电离规的电子激励脱附(ESD)效应;第二,在降低或消除高温热阴极效应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内外真空领域的科学家一致认为,消除热阴极电离规的ESD效应和新型场致发射冷阴极的一体化技术是未来极高真空测量的发展方向。因此,深入研究极高真空测量的基础理论问题,提出消除热阴极电离规ESD效应的方法,探索新型低温阴极,消除高温热阴极效应,为突破压力低于10-10Pa量级的极高真空测量的关键技术奠定理论基础,这将对推动极高真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page 开放基金指南格式 开放基金项目应紧紧围绕重点实验室的选题范围开展研究工作。指南格式示例如下: 表面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项目1:柔性基底CIS吸收层的全溅射沉积技术研究(示例) 研究内容:1)CIS吸收层理论基础研究;2)CIS吸收层全溅射沉积技术探索研究;3)CIS吸收层成分、结构与光电特性关系研究;4)工艺参数对CIS吸收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主要技术指标:不锈钢箔基底上CIS薄膜太阳电池光伏效率达到6%(AM0) 预期成果:技术报告、高水平论文4篇、专利2项 研究进度:2010年6月-2011年6月 三、开放基金项目申请办法 1、2011年10月20日前请相关研究人员按上述格式要求将开放基金项目指南光盘及纸质版邮寄至:兰州市94号信箱,朱玉博。 2、国内外研究机构和高校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均可从网上下载指南并提出申请。申请书可向本实验室索取或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网站下载(网址:http://www.lipcast.cn)。申请者须提交纸质申请书一份及同版本电子文档。 开放基金课题的立项要求如下: 申请课题须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批准,申请者接到项目批准通知后,须按批准意见撰写课题申请书,并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开放基金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二年,每项课题资助金额2~20万元。 开放基金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包括:设计费、材料费(不含燃料动力费)、外协费、专用费、试验费等五项费用。固定资产使用费、工资、管理费和收益等间接费用不在此范围。 研究成果由重点实验室和课题研究人员共享。在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申报各类成果和发明创造时,需按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重点实验室成果管理规定执行。 受资助的课题需向实验室递交研究进展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时递交总结报告,并将完整的研究档案正本移交本实验室。 受资助课题如无法按期完成或要求更改计划,需事前向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 联系人:朱玉博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94号信箱 邮编:730000 电话:0931-4585717 传真:0931-8265391 电子邮件:china_soul312@hotmail.com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2011年9月 |